讲座内容简介:
位于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的阿旃陀石窟以其壁画、塑像和建筑而闻名于世。其开凿年代始自公元前2世纪,一直延续到公元7世纪。其中大乘石窟的发展一般被认为是在公元5世纪晚期,但根据题记和形式主义的分析,可以对其年代进行重新审视。阿旃陀石窟的壁画吸引了世界各地学者的研究目光,产生了可观的学术成果。壁画中叙事画的发展具有多个维度,需要从时间和宗教的角度进行探索。早期石窟壁画的叙事以佛陀的本生和传记故事最为丰富。晚期的石窟壁画中,叙事策略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,以使观者产生影响力。17号窟的壁画表现出的精致的构图策略和叙事选择即是一个典型实例。本次讲座将围绕第9、10、17号窟的叙事画对这一问题进行剖析。
主讲人简介:
阿隆南教授(Prof. Yashadatta Somaji Alone)出生于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昌德拉布尔,在那格浦尔攻读艺术学士学位(素描与绘画),在巴罗达M.S.大学艺术学院攻读艺术史硕士学位(美术),在新德里尼赫鲁大学历史研究中心获得哲学硕士和博士学位。2007年之前就职于浦那德干学院考古系和库鲁克谢特拉大学艺术系,现就职于印度新德里尼赫鲁大学艺术与美学学院。阿隆南教授的研究方向主要为印度西部石窟、古代印度艺术、现代印度艺术评论、大众视觉文化等领域,发表学术论著数十篇(部),曾在印度和德国、西班牙、美国、中国和斯里兰卡等地广泛讲学,曾在中国的深圳大学、656娱乐和德国海德堡大学等多所海内外高校担任短期客座教授。